Alexa焕新登场:亚马逊重磅推出AI驱动新一代智能助手
在经历2024年3月一场火灾导致旧居损毁后,我迎来了重建家庭智能生态的机会。为了判断亚马逊新推出的AI语音助手Alexa+是否仍值得成为家庭中枢,我开启了一项多部分实测系列,亲身验证其在真实场景下的表现。 Alexa+于2025年2月发布,依托生成式AI技术全面升级,现已面向“数百万”用户推出。它不再局限于开关灯、设闹钟,而是能理解用户日程、记忆偏好、分析账户信息,甚至处理文件、总结监控视频。更关键的是,它具备“代理AI”潜力——可代为预订餐厅、打车、购票,或根据语音指令生成购物清单并完成配送。 我在新居中首次体验了搭载Alexa+的Echo Spot。设置过程相较以往更简便,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启动,Wi-Fi连接自动完成,无需反复切换网络。升级提示清晰,且支持随时降级回旧版服务。我顺利链接了Google日历与邮箱,也授权了OpenTable、Ticketmaster、Uber等第三方服务,过程虽稍显繁琐,但权限透明,用户掌控感较强。 然而,Alexa应用本身的设计仍显落后:界面杂乱、导航不直观,连“默认音乐服务”都藏在“音乐与更多”菜单中,而Audible等服务链接却显示“技能已失效”,令人困惑。 在测试核心功能时,Alexa+表现参差。它能流畅回答日程问题,但当我尝试添加会议时,却在中途打断我,要求先命名会议,略显不自然。更严重的是,当我要求它从学校邮件中提取重要日期时,它仅识别出最近三个日期,而忽略了邮件中明确列出的12个关键节点,包括家长会、开放日等,几乎导致信息遗漏。 在价格追踪方面,Alexa+虽能设置优惠提醒,但对实时价格查询毫无响应,甚至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是否缺货。当询问Coach手袋蓝色款是否售罄时,它仅显示黑色款,忽略了网页上“暂时缺货”的明确提示,信息滞后且不完整。 总体来看,Alexa+虽展现出巨大潜力,但目前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存在响应迟滞、理解偏差、信息不全等问题。它在基础功能上尚不成熟,更遑论实现“代理AI”的复杂任务。尽管如此,其学习能力与多模态整合方向令人期待。下一阶段,我将深入测试其自动执行任务的能力,看它能否真正从“助手”进化为“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