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人用ChatGPT,但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截至2025年7月,ChatGPT已拥有7亿每周活跃用户,每日对话量超过25亿次,相当于全球每十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每周与AI互动。然而,人们使用它的真正方式,远非外界普遍想象的“自动化工作”。 一项基于NBER论文的深入研究揭示:超过70%的ChatGPT使用场景与工作无关。用户不再仅用它写邮件或做报告,而是转向烹饪建议、健身计划、学习吉他和弦等日常生活需求。这标志着一场悄然发生的技术变革——AI并未取代人类,而是深度融入了日常思维与决策过程。 更令人意外的是,人们使用AI写作的方式也并非“让AI代笔”,而是以“编辑”身份进行互动。三分之二的写作请求是“润色这段文字”“翻译这封邮件”或“让表达更专业”。人们并非放弃自我表达,而是借助AI提升语言质量,让自己的声音更清晰有力。这从根本上扭转了“AI替代人类”的叙事,转而呈现出“AI作为思维伙伴”的真实图景。 研究还将使用行为分为三类:执行(Doing)、提问(Asking)和协作(Thinking)。其中,“提问”占比高达一半,增长最快,且用户满意度最高。人们渴望的不是AI替自己做事,而是与AI共同思考,探索问题、验证想法。即便在职场,这种“提问式互动”也占据重要地位。 性别差距也在两年内迅速缩小。ChatGPT上线初期用户以男性为主,但到2025年中,女性用户比例不仅追平,甚至略超。这一转变速度远超以往技术普及的规律,说明当AI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时,其吸引力迅速跨越性别壁垒。 更值得关注的是,AI增长最快地区并非硅谷或欧洲,而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打破了“技术由发达国家引领”的传统模式,使AI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工具——无论身处旧金山还是内罗毕,人人都能获得同等水平的辅导、建议与支持。 从本质看,AI在各职业中的核心作用高度一致:辅助决策、解决问题、记录信息。约81%的工作类对话都围绕这些基础认知活动展开。这意味着AI并非仅属于程序员或营销人员,而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认知工具”。 教育应用尤为突出:超过10%的使用与学习相关。人们用它理解知识、辅导作业、探索兴趣,形成了一种全天候、低成本、个性化的新型学习方式。 归根结底,AI的真正革命不在于替代人类,而在于增强人类——它成为我们的编辑、导师与思考伙伴。这不是机器在思考,而是人类借助AI,变得更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