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崛起迫在眉睫:Wiz创始人揭秘全新安全策略的必要性
Wiz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阿米·卢特瓦克(Ami Luttwa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彻底改变软件开发与安全防护的格局,也迫使安全行业必须采用全新的应对方式。 Wiz成立于2020年,最初聚焦网络架构,但新冠疫情迫使企业迅速将业务迁移至云端,公司顺势转型为云安全平台,并在18个月内实现年经常性收入(ARR)达1亿美元。如今,随着AI能够快速生成代码,开发速度呈百倍提升,每个开发者都成了“功能工厂”,而安全团队却严重滞后,人手不足、响应缓慢。 卢特瓦克指出,传统安全模式如同“建筑检查员”——集中控制、层层审批,已无法适应如今“一小时 vibe coding”的开发节奏。他强调:“安全必须与开发同步,不能是事后补救。” 他提出,安全必须“民主化”——让每个开发者都能轻松掌握安全责任,实现“谁构建,谁负责”。 为此,Wiz致力于将安全工具设计得如iPhone般直观易用,让非专家也能高效操作。同时,公司正构建内部AI流程与外部产品系统分离的双通道机制,确保在利用AI提升效率的同时,不泄露客户数据或带来风险。 面对客户两极分化的态度——有的要求全面使用AI,有的则坚决禁止——卢特瓦克认为,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与透明机制。他坦言,AI对生产力的真实影响尚待验证,不能替代资深工程师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尽管Wiz已成长为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巨头,并即将被谷歌收购,卢特瓦克仍坚持“我们仍是初创公司”的心态。他认为,真正的竞争不来自“AI原生”的新玩家,而在于谁能更深刻理解客户环境——从代码、网络、身份到密钥、漏洞与暴露面,Wiz拥有全栈数据优势,如同“Google地图”整合多层信息,才能精准判断风险。 未来安全的核心,不再是防御,而是如何让AI与安全能力无缝融入开发流程,实现“vibe coding,vibe security”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