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夺ASC25超算挑战赛冠军,北大获亚军
第25届ASC学生超级计算机挑战赛(ASC25)在中国青海省西宁市的青海大学成功落下帷幕。经过五天的激烈竞争,上海交通大学团队荣获冠军,而北京大学团队获得亚军,展现了他们在高性能计算和科学问题解决方面的卓越能力。 全球共有超过300支大学队伍注册参加ASC25。通过初步选拔后,25支队伍晋级决赛,这是ASC历史上地理海拔最高的比赛场地。在决赛阶段,各队需要设计和部署小型超级计算集群,每队的功率限制为4000瓦。参赛团队执行并优化了国际公认的基准测试HPL和HPCG,并对一系列先进科学和工程应用进行了性能优化,包括AlphaFold3推理加速、RNA 5-甲基胞嘧啶修饰位点检测、DeepSeek推理以及宇宙中微子检测模拟等任务。此外,团队还需用英语向由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口头答辩,评审范围涵盖了系统架构设计、能效、应用性能优化、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为了增加挑战性,25支决赛团队被随机分为五个小组,进行跨校合作,共同完成青藏高原气候数值模拟这一复杂任务。 决赛期间,25支队伍展示了高水平的表现,特别是在系统架构设计、功耗控制、应用性能优化和跨文化合作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多个任务上表现出色,如AlphaFold3推理优化、DeepSeek推理和宇宙中微子检测模拟,体现了其深厚的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系统和多学科科学应用理解能力以及优秀的优化技巧,最终夺冠。北京大学团队则在RNA 5-甲基胞嘧啶修饰位点检测和DeepSeek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赢得银牌。 在e奖挑战环节——AlphaFold3推理优化中,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通过框架迁移、矩阵算法优化、任务分解、并行计算策略和通信加速等系统级和算法优化措施,成功实现了基于通用CPU集群的高效多节点推理,以最佳表现获得最高荣誉e奖。另有由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和台湾大学的学生组成的一组,在青藏高原气候模拟竞赛中表现出色,得分最高,共同荣获团体竞赛奖。此外,来自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的团队因为在特定竞赛挑战中的杰出表现和创新的应用层面解决方案,获得了应用创新奖。 ASC学生超级计算机挑战赛主席、ACM图灵奖得主、田纳西大学荣退教授Jack Dongarra表示,ASC不仅是竞赛平台,更是连接全球学生、导师和行业领袖的知识交流平台。学生在赛事中展现出对新兴技术的热爱、解决复杂问题的勇气及跨国界合作的精神,极大促进了个人探索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也指出,此次赛事为全世界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了展示计算极限、探究科技前沿的重要舞台。青海大学作为东道主,借此机会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有力的信息——积极进取、务实严谨,未来将继续携手全球伙伴,共同应对重大科学挑战,推动超级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激发青藏高原的创新活力。 ASC自2012年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六大洲的数十万大学生参与,现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校级别的超级计算机竞赛。该赛事旨在促进青年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发展,通过专家和机构的支持来提高超级计算领域的应用和研发能力,利用技术的推动力量,驱动跨学科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