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想照进现实:计算机科学的辉煌与隐忧
4 天前
曾经被奉为“编程即成功”的梦想,如今正演变为一场现实的噩梦。 根据纽约联储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今年刚毕业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失业率高达6.1%至7.5%,远超生物和艺术史等专业毕业生的水平,几乎是后者的两倍。《纽约时报》一篇深度报道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残酷现实。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令人震惊:21岁的曼尼西·米什拉毕业于普渡大学,曾被承诺获得六位数起薪,结果只收到一次面试机会——在Chipotle,最终未被录用。扎克·泰勒自2023年从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已投递近6000份科技岗位简历,仅获得13次面试机会,无一斩获。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甚至被麦当劳拒绝,理由是“缺乏经验”。 问题的根源被归结为两大因素:人工智能正在取代初级编程岗位,而亚马逊、Meta和微软等科技巨头持续大规模裁员。学生们形容自己陷入了一场“AI绝望循环”——他们用AI工具批量投递简历,而企业则用AI系统在数分钟内自动筛除申请,几乎不给人机会。 尽管前景黯淡,仍有人找到出路。米什拉最终通过一封冷投邮件获得工作机会,她的几条关于求职困境的TikTok视频也意外走红,为她带来了关注与转机。 这场从“代码改变世界”到“代码不再值钱”的剧变,正让新一代科技人才重新思考:通往未来的钥匙,是否早已不在键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