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GB10/N1X“发布”实为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秀?
英伟达为GB10/N1X芯片的“发布”上演了一场令人失望的公关把戏。这款本被寄予厚望的AI芯片,原计划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亮相,却一再延期,如今已推迟近18个月,实际发布时间远未到来。 尽管CEO黄仁勋曾在2024年Computex上宣称GB10已进入“全面生产”阶段,但结合台积电3nm工艺约5个月的制造周期,该芯片本应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上市。然而,时间线反复变动——从原定的CES 2026,到Computex 2026,再回到CES前后,仅因一个重大缺陷修复而未重启设计,最终再次推迟。 部分OEM厂商,如戴尔,曾基于黄仁勋的承诺,计划在2025年6月推出搭载GB10的笔记本产品。然而,现实是芯片至今未达量产标准,计划彻底落空。 面对日益严峻的舆论压力,英伟达采取了一种典型的“虚假生产”策略:向媒体少量分发仅数个单位的样机,谎称已进入生产阶段。据消息,这些设备总数不超过两位数,且分发给多家厂商以营造“广泛布局”的假象。但这些设备无法稳定运行Windows系统,且存在大量严重缺陷,被内部称为“show-stopper errata”。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媒体测试设备均附带严格限制:必须在10月15日前归还,且测试内容受到严格管控,不同接收方的规则也不尽相同。这种操作极不寻常,明显意在控制舆论,而非真实展示产品。 此举暴露了英伟达在缺乏实质进展的情况下,通过制造“假象”来维持市场信心的公关手段。所谓“生产”不过是用几台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撑场面,以确保黄仁勋的“发布承诺”在字面上“成立”。 背后真正原因在于两大关键错误和一个系统性问题,导致芯片良率与稳定性严重不达标。尽管微软的延迟策略为英伟达争取了缓冲时间,但“技术失败”的阴影已无法掩盖。 如今,英伟达正用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秀,掩盖产品延期与缺陷的现实。这不仅是对媒体的误导,更是对市场信任的消耗。当“没有产品”却要“假装有”,最终只会让公众看清:这不是创新,而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