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仪表盘混乱:数据产品经理如何提升数据信任度和决策质量
在过去的十年中,企业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包括PB级仓库、实时数据管道和机器学习平台。然而,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一个典型的现象是,操作负责人被问及为什么上周客户流失率增加时,很可能会得到三个相互矛盾的仪表板;而财务部门在跨归因系统核对绩效时,则会说:“这取决于你问谁。” 这种局面的根源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数据即服务”(DaaS)模式的产品思维缺失。多年来,数据团队像内部咨询公司一样运作,响应式、基于工单和英雄驱动。当数据需求较小、风险较低时,这种模式尚能应付,但随着企业日益依赖数据决策,该模式开始显露出不足。以Airbnb为例,在推出其指标平台之前,不同团队对于同一个指标如客户留存率,会有不同的版本、过滤器和数据来源,这导致高层审查时出现不同团队提供不同数字的情况,争论哪个指标更准确,而非讨论应采取什么行动。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数据质量问题,更是数据信任问题。数据管道和SQL查询都正常运行,但员工并不信任这些数据输出。原因在于系统设计缺乏可用性、解释性和决策导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新的角色——数据产品经理(DPM)逐步在优秀企业中出现。 与普通产品经理不同,DPM的职责更加复杂,需要在多个团队之间协调并确保关键人员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见解以做出决策。具体来说,DPM们不仅关注数据的传递,更注重数据的实际应用效果,他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来实现目标: 深入了解用户:观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了解数据产品如何融入他们的真实工作流程,而不仅仅是发布数据集。 管理核心指标:对待核心指标如同对待API一样,进行版本管理、文档编写和治理,确保它们与重要决策挂钩。 构建内部接口:将特征库和干净数据API等内部接口视为真正的产品,具有合同、SLA、用户和反馈循环。 拒绝无意义项目: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数据管道,而是关注实际价值,确保每个项目都能真正改善用户的工作流程或决策质量。 设计持久性:建立稳定、可维护的数据系统,以确保未来自己或接替者能够顺利使用。 横向解决问题:DPM需要具备全局视角,理解一个团队的LTV逻辑可能会影响其他团队的预算输入,确保指标更新不会产生次级影响。 尽管DPM在企业内部逐渐受到重视,但这个角色的存在并非偶然。在过去,企业管理层往往将活动误认为进步,不同岗位专注于各自的领域,却忽视了这些数据产出是否真正改变了业务决策。如今,几乎每项重大决策都需经过数据层的验证,但这些数据层往往没有明确的负责人。DPM的任务不是直接做决策,而是确保数据层提供的信息清晰、假设透明且工具与真实工作流程相匹配。没有DPM,决策瘫痪将成为常态。 在人工智能时代,DPM的作用将更加突出。AI不会替换DPM,反而会使他们不可或缺。DPM不仅是数据协调员,更是信任、解释性和负责任AI基础的建筑师。 业内人士评价与公司背景:Seojoon Oh是Uber的数据产品经理,他认为企业需要重新定义内部数据系统的建设、管理和采用方式。DPM的角色在于恢复组织对数据的信任,确保数据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用。对于CPO、CTO或数据负责人而言,应当考虑当前的数据架构是否支持有效的决策,而不仅仅是更多的仪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