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以千亿支票重塑科技格局,推动OpenAI采购自家芯片
英伟达近期接连宣布两项重磅战略举措,不仅巩固了其在AI算力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更展现出其通过资本与技术深度绑定关键客户、构建生态护城河的雄心。9月22日,英伟达与OpenAI签署意向书,承诺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换取OpenAI的股权,并为其提供未来十年内至少10吉瓦的AI计算基础设施支持。这一规模空前的合作,标志着AI产业进入“资本+算力+生态”三位一体的新竞争阶段。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分阶段提供算力资源,首批1吉瓦系统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基于其下一代Vera Rubin平台,每台系统将集成88核Arm服务器芯片与双GPU芯片,实现每机架3.6 exaflops的FP4算力。若按每机架140千瓦估算,10吉瓦将需要约7万机架,部署近1070万颗GPU,相当于英伟达当前年出货量的两倍。这笔投资虽以股权形式注入,但实际资金将通过OpenAI采购英伟达硬件的方式回流,形成“投资—采购—再投资”的闭环,极大增强英伟达现金流与长期收入确定性。 与此同时,英伟达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获得其4%股份,并推动双方在CPU与GPU协同架构上的深度整合。新合作将使英特尔Xeon处理器通过NVLink Fusion芯片组接入英伟达HGX与NVL72系统,打破此前仅能使用英伟达自研Grace CPU的限制。此举不仅强化了英特尔在AI服务器市场的竞争力,也迫使AMD在互连技术上处于被动,凸显英伟达在生态标准上的主导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OpenAI已宣布“星际之门”(Stargate)5000亿美元建设计划,但该计划至今未成立,而英伟达与OpenAI的新协议被定位为“补充”,暗示其更务实的路径:以资本绑定核心客户,确保算力需求优先保障。此举既缓解了OpenAI资金压力,也巩固了英伟达在AI模型训练与部署环节的不可替代性。 分析认为,英伟达此举远非单纯财务投资,而是一场战略性的“生态围猎”。通过绑定OpenAI、Lambda、CoreWeave等关键客户,英伟达正在将自身从“硬件供应商”升级为“AI基础设施的缔造者”。其高达4.5万亿美元的市值与每年近100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使其有能力承担短期风险,换取长期垄断地位。 市场反应积极,消息公布后英伟达股价上涨近4%,市值增加约1700亿美元。尽管该协议仍处意向阶段,但其释放的信号已足够强烈:AI军备竞赛已进入“资本化、平台化、生态化”新阶段。未来,谁能掌握算力基础设施的控制权,谁就将主导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演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