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困局:AI虚拟偶像该拥抱还是回避?
AI虚拟偶像正成为营销界的新宠,但越来越多品牌开始犹豫甚至撤退。根据 influencer 营销平台 Collabstr 提供的交易数据,2025年前八个月,品牌与AI社交账号的合作数量相比2024年同期下降约30%。这一趋势背后,既有消费者对“AI垃圾内容”的反感,也因AI账号实际表现不佳。 Collabstr 联合创始人凯尔·杜莱表示:“目前AI内容还远未达到真人创作者带来的互动和受众黏性。” 品牌担心使用AI引发公众抵制,尤其当AI明显取代真人时。例如,时尚品牌Guess在《Vogue》广告中使用AI生成模特,引发广泛批评;AI演员Tilly Norwood的出现也遭到SAG-AFTRA演员工会谴责。美妆品牌多芬更明确表示将全面禁用AI模特。 “品牌非常担心招致舆论反弹,” influencer 营销公司Obviously CEO 梅·卡尔沃夫斯基指出,“当AI内容明显取代真人时,用户普遍会感到反感。” 尽管如此,部分品牌仍在探索AI的其他应用。调查显示,79%的营销人员计划今年增加对AI生成内容的投资。AI并非仅用于打造虚拟偶像,还可用于创建AI化身、数字分身等,如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复刻真实创作者的形象。 不过,AI虚拟偶像的核心问题在于“真实性”。成功的品牌合作依赖于创作者与粉丝之间的信任与真实体验。而AI无法拥有真实的生活经历,因此难以传递真诚感。Linqia首席战略官基思·本德斯指出:“品牌追求的是真实感,而AI本质上恰恰缺乏这种特质。” 尽管当前热潮降温,但随着Sora 2等生成式AI工具的进化,AI内容正变得越来越逼真,甚至可能难以被肉眼识别。杜莱预测:“未来人们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AI内容买单,只因它看起来像高互动内容。” 营销行业正面临创新与风险的平衡考验。在消费者日益敏感的今天,一个AI“失误”就可能成为品牌危机的导火索。